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

[轉載]提竿難中魚的原因和策略

筆者上次對窩中有魚而不食餌作了些分析,之後釣友陸續詢問,漂訊很多,可就是提竿難以中魚該怎麼辦。筆者今天就此談一些體會和看法,歡迎拍磚指教。

有魚訊而不中魚肯定是有原因的。在垂釣中,我們要善於觀察分析,要分清標上訊號是真是假,是物件魚的還是非物件魚的,透過漂訊正確判斷魚情,對症下藥。

一、線組問題:
(一)主線不符合水情、魚情。一是主線比重過大。比重大的主線下沉到位壓水後,下垂的水線會把標向下拉一、二目。或多或少地破壞了魚標的準確性,也容易出現假訊號;二是主線過粗、過硬。隱蔽性差,加大水阻,易吸水,切水性、穩定性差,與子線的配合度也差,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標的準確性。在這樣情況下出的標訊,十有八九是不會中魚的。

(二)子線選用不當。一是子線過粗,目標大,容易引起魚的警覺,魚不敢就餌,魚的竄線、魚鰭的扇動使標出現了假訊號;二是子線過硬或子線打結(特別是在短的那根子線的鉤柄處打結),魚吸餌難以真正入口,或入口不深,有魚訊也就難鉤到魚。

(三)鉤的運用不適當。一是鉤過大、過小的緣故。過大,餌吃不進嘴,魚難中鉤;過小,刺魚不深,或鉤被拉開(有的鉤彈性好,張開又迅速復位)跑魚。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後空鉤出水,就要考慮是不是這種情況;二是鉤條過粗、過細的緣故。過粗,鉤重餌較難入口;過細,鉤條怕張開。雖有標動,但一個進不了嘴,一個跑魚;三是鉤形的選擇不當。不同的魚,由於嘴形和吃口不一樣,所用的鉤形也應不一樣。如一般來說,掛商品餌釣鯽魚,可以用鉤門適中、鉤柄較短的袖型鉤;釣生口鯽魚、快魚,鉤門稍寬、鉤柄稍長些也無大礙,如歐那新黏系列;釣兇猛、拉力大、有牙齒的魚,則用鉤柄長等類型的鉤,等等。
  鉤的選用還不能墨守成規,要根據魚情而變化。如:筆者一次出外比賽,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試竿,也不知魚情。第一場比賽根據現場釣上來的魚,按常規我一直都是用一號袖鉤。魚訊倒不少,但很難中鉤。在裁判點魚的時候,我請教了隔壁的一個師傅。原來這池魚連續幾個月來一直被釣了又放,放了又釣,90%的魚唇、魚嘴都被拉裂、拉缺、拉掉,大部分魚的上唇缺,往裡凹,吃餌有動作,但提竿難中魚。常規用鉤都偏小,鉤不住魚的凹型嘴。根據這魚情,我從第二場開始用了三號的袖鉤,而且釣鈍,不抓第一、二訊號,有時還有意識讓魚拖走釣組了才提竿,如此,大大地提高了上鉤率。最後,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。

(四)標的運用不當:
 1.標的選擇不正確。選用不同質地、形狀的標,就有不同的標相(標的反應情況和特點)。標偏大,總體偏鈍,訊號偏弱,標太小,浮力不夠等。一般來說,吃口穩健,沒有小雜魚,可以選用硬尾標;釣不同泳層魚,抓介面,可以用穿程標;魚易上浮,主釣上層魚,可以用竹腳打浮標;小雜魚多,魚較刁猾,可以用軟尾標。
 2.決好浮標靈、鈍的調釣和運用問題。筆者認為一要多看一些理論性文章,直接汲取別人經驗;二要多參加賽事,多釣,多問;三要多動腦筋,多思考,多總結。同時根據不同的標相,真中抓實,有意識地提前、推遲提竿,隨情應變。總而言之,要花時間熟悉自己每一隻標的性能和標相,這樣才能儘量做到提而有魚。
 3.用標還要考慮到影響標正常表現的其他因素。如:水面的漂浮物、油層、水溫、水流等。千萬不要把因此影響而造成的標不下沉等當著魚訊。

(五)建議使用黑色的太空豆、標座、鉛皮座和8字環等。這些小配件要是五顏六色的,很容易引起魚的注意,使魚競相追啄、碰撞,甚至撕咬,這樣的魚訊是提不到魚的。


二、餌料狀態問題:
(一)拉餌拉絲過長。拉餌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,如蓬鬆、適口性好、水底澎化狀態誘魚等。即節省了時間,又提高了上魚率。但如果拉絲粉放太多,拉絲過長就糟了。輕者餌團過大,魚鉤殘留物過多,影響刺魚;重者餌料不成圓團,兩鉤間藕斷絲連,子線、鉤柄上常附著小絲團,魚兒爭吃的是餌的絲和附著的小餌團,這樣的魚訊也是中不了魚的。

(二)餌料拌得過硬、過粘。野釣小雜魚多時餌料拌得粘硬些是一種措施,而一般情況下,魚餌過硬、過粘則害處大,直接影響上魚。設想一下,一個又粘又硬的餌團,魚吸入口腔後引起標動,魚人激動提竿,整個餌團又幾乎願樣地從魚嘴提出,而後在水阻的作用下餌團掉了,鉤刺不了魚,哪來中魚?!

(三)餌料過鬆過散。餌料做得鬆散有利於誘魚,也提高了上魚率,這是事實,但過於鬆散,鉤上無餌,即使魚引了一窩,也沒用。標的偶爾一二個訊號,多半是因為魚竄線,碰釣組造成的,自然也釣不上魚。

(四)餌料過於霧化。有些釣友過多地使用白粉一類東西,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,這樣也會影響魚就餌。魚聞得到吃不了,乾著急。於是竄來竄去,攪得浮標訊號頻頻。這樣提竿也上不了魚。

(五)餌不對口。有些精養池,魚吃慣了某種飼料,形成偏口;在自然水域,有時受環境、人為因素、氣候等影響,魚也會形成偏口。有偏口的情況下,餌料對口性尤其重要。餌不對口,魚就餌不積極,或只是戲餌,這種狀況出的魚訊也不易中魚。

(六)活餌不宜掛太長。有些釣友喜歡用活餌釣魚,如果活餌掛得太長或掛得方法不對,魚咬餌、拖餌而咬不到鉤,有魚訊也中不了魚。


三、用竿不當、操作及其他問題:
(一)要根據水的深淺度、魚體的大小、慢魚快魚的不同,選擇粗細不同的竿和軟硬度不同的竿。過軟的竿影響起魚的速度,貽誤戰機,提不到魚;質地過硬的竿即使及時提竿中魚,但由於揮竿的力度和慣性,很容易拉豁魚唇、魚嘴,結果一樣是空竿而上。

(二)要抓准提竿時機,提竿的力度、角度、速度也都要恰到好處。過猛、過早、過遲的提竿都是不中魚的關鍵。把握好提竿時機一定要通過多練、多實踐,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。

(三)炮臺架竿高度要調得適宜,便於操作為准;竿稍入水不宜過長、過深;人的姿態要自然最好不要靠背,身子略往前傾,手不離竿,注意力集中。只有這樣才不致於動作滯後,貽誤戰機,才會盡可能把住魚訊,提竿中魚。

除此之外,掌握鯽鯉、草魚、烏鰡、鰱等各種魚的吃口以及在標訊上的反應的特點,抓住有效的魚訊提竿,是提高中魚率的方法。

~本文由亞馬遜釣魚論壇轉載~

標註[轉載]文章皆由各處網路資源轉載而來,非本人撰寫,為本人自行留檔參考用;也就是說不管你贊不贊同這篇文章,那是老子怕該文日久亡佚,留檔給自己以後看的,並不是推廣該釣法,所以要討論OK,要筆戰就免了,除非你是我認識的朋友...。老子直接承認你比較會釣,你的釣法比較好,你的理論比較對,不必來跟我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